春节期间是吴川各地村庄的年例高峰期,但每年这个时候,有一群人也开始活跃了起来,他们就是“大吉佬”。他们不是专业乞丐,只是在年例这样特定的日子才出现的。他们熟悉粤西的年例风俗,对各个村庄做年例的具体日子了如指掌,每到这些日子,就去那个村子乞讨,穿梭于每家每户,收入不菲。
对于年例日前来乞讨的“大吉佬”,有人说他们生活不易,可以理解;也有人对此表示反感。记者为此进行了走访调查。
喜庆现场
一日10多个“大吉佬”上门讨利是
正月十三是吴川梅菉坡尾村做年例的日子,村民洪叔对记者说:“年例当天来我家的‘大吉佬’太频繁了,一天就来十多个,真是烦人!”洪叔说,年例这一民俗在吴川历史悠久,有“年例大过年”的说法,而“大吉佬”也认准了这个上门乞讨的良机。有点才艺的“大吉佬”,会拉二胡唱个小曲;没什么才艺的,就说些“恭喜大财”的吉利话,就可以收获少则1元、多则5元10元的利是,一般人家在做年例时都会备些零钱,以备大吉佬上门。“从年例当日早上开始,就有‘大吉佬’开始上门,到晚上一共来了10多个,每个我都给一块钱,每年都是这样。”
洪叔说:“别看这些‘大吉佬’打扮得像个乞丐,但他们来之前不是乞丐打扮。这些人和人们印象中的乞丐不同,他们当中不少人年龄不大,手上无茧,皮肤白净,有的还开着崭新的电动车来!有人还见过两个‘大吉佬’坐出租车到村口下车,再步行进村行乞。”
洪叔说,其实大家早就注意到这些人的“职业化”倾向了,但也无可奈何,年例酒席上亲朋满座,谁也不会为区区五块十块与他们纠缠。“大吉佬”们也是抓住了设宴者的心理。如果不给就站在主家门口不走,在喜庆的日子一般人也不想和他们计较,给点钱打发他们算了。粗略估计每个“大吉佬”光是走街串巷在节庆时高峰期可日入过千,“收入分分钟高过白领。”
正月初十是黄坡镇黄坡村年例,记者在黄坡村看到,当天村里举行了民间民俗艺术表演活动,吸引很多村民和宾朋观看。同样,当日闻讯前来的“大吉佬”也是络绎不绝。村民李叔告诉记者:“今年来的‘大吉佬’好像比往年多了。一般人家都是一块、两块打发他们,也有给5元、10元的,一些老板家里甚至会更多。因为串门的过程比较快,有的‘大吉佬’一天可以走几条村庄,一天下来,一个‘大吉佬’的收入普遍有几百元至一千元左右,运气好的能挣到两千元。”
市民看法
有人宽容有人鄙视
市民杨小姐:我认为过年例就是图个喜庆,摆酒宴本身都花了那么多钱,别人上门乞讨,应该很少有人会拒绝的。人性本善,人人都有同情弱者的怜悯之心,看到比自己处境可怜的人,都会勾起同情心理,再说一家几十元钱也不是太过分。
市民陈生:我绝对持鄙视态度!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大吉佬”里面好多都是中年人甚至年轻人,他们年轻力壮不去打拼却靠乞讨,他们连自尊都不要了,我们还有什么好可怜的呢!扶危救难,帮贫助弱,一向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大吉佬”之类的行乞者,是利用人们善意来满足自己的私欲。
市民凌先生:我认为对“大吉佬”之流既不需要同情,也不必心存偏见与歧视,平常心对待足矣。只不过他们比我们过得更简单,我们比他们过得更体面罢了。
退休老师梁杰:国内很多地方有一种“赶喜”现象,如在山东、安徽等地农村,“赶喜”与闹洞房一样是少不了的,有的时候能有好几队乞丐来“赶喜”。碰到这种情况,喜家心里再不爽,也不能表现出来,要笑脸相迎。“喜郎赶喜”都是闻讯自来,没有人邀请,过去“喜郎”大都是本村或外村的穷户。不少“喜郎”都是职业化的,有的是“临时组团”,专门在人家有喜事时上门乞讨,实质是变相索钱。当然,为了哄喜家开心,多得好处,喜郎都会说“喜话”。吴川年例”大吉佬“上门乞讨,和外省的“赶喜”有类似之处。之所以有人讨厌“大吉佬”,是由于他们借年例之机乞讨,实际上给办年例喜宴的主家带来了困扰。
湛江市人大代表林壮锦:趁别人家办喜事上门乞讨可以说是不劳而获,实质是变相索钱。我们绝不提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