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东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了解到,《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为《方案》)近日印发实施。《方案》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11个事项中省级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以解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均衡不协调的问题,加快建立医疗卫生领域可持续的投入保障长效机制,提高广东省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效率和水平。
《方案》强调,在医疗卫生领域全覆盖的基础上,要按照民生项目“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的原则,合理确定各类财政事权的保障标准,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确保投入保障政策科学、合理、可持续。
广州市等珠三角核心市,省财政分担30%支出责任
广东省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为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等四个方面,共涉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医疗救助、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卫生健康能力提升、卫生健康管理事务、医疗保障能力建设、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等11个事项。
公共卫生方面包括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地方公共卫生服务2项,明确为省级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由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行以下分档分担办法:第一档为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少数民族县,由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承担100%支出责任。第二档为除第一档以外的北部生态发展区和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市县,由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分担85%支出责任。第三档为珠三角核心区财力相对薄弱市县,由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分担65%支出责任。第四档为珠三角核心区其余市县,由省财政统筹中央和省级资金分担30%支出责任,包括广州市、深圳市等。
此外,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步骤、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3项事权,省级与市县支出责任也参照上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支出责任分档分担办法划分。
根据医疗救助人数,安排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资金
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具体包括免疫规划疫苗的储存、运输等事项以及广东省自行开展的出生缺陷防控、妇女“两癌”检查、传染病防控、职业病防治等项目。省级财政将根据各地工作任务量、绩效考核情况、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安排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资金。
医疗救助主要包括城乡医疗救助和疾病应急救助,由市县自主制定本地区标准,省级财政将根据各地医疗救助人数、医疗救助水平、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安排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资金。
能力建设方面,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卫生健康管理事务、医疗保障能力建设3项按照承担职责的相关职能部门隶属关系分别明确为省级财政事权或市县财政事权,由同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卫生健康能力提升、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2项明确为省级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由省级财政和市县财政共同承担支出责任。省级财政根据工作任务量、绩效考核情况、地方财力状况等因素安排对市县的转移支付资金。
可适当高于国家或省定标准,高出部分由市县自行负担
《方案》明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等2项按中央明确的国家基础标准执行。市县政府可以在确保国家基础标准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在国家基础标准之上提高保障标准,高出部分所需资金由市县自行负担。地区标准高于国家基础标准的,按程序报上级备案后执行。
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等2项按现行省定标准执行。市县政府可以在确保省定标准全部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在省定标准之上提高保障标准,高出部分所需资金由当地财政负担。地区标准高于省定标准的,按程序报上级备案后执行。
地方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救助、卫生健康能力提升、中医药事业传承与发展等4项暂不具备统一制定基础标准的条件,省提出原则要求并设立绩效目标,市县可结合实际自主制定本地区标准。
《方案》强调,市县政府在制定出台地区标准时,要充分考虑区域间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财政承受能力,确保财政可持续。
解读:适当提高省级财政补助比例,各地市将基本获益
《方案》解读材料透露,省级财政将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以及不增加欠发达地区负担的原则,着力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结合中央财政对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项目的补助比例从目前的约17%提高到30%的情况,在实施医疗卫生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后,省级以上财政将大幅度增加投入,各地级以上市将基本获益。
改革后,医疗卫生机构改革和发展建设按照隶属关系分别明确为省级财政事权或市县财政事权,由同级财政承担支出责任。考虑到广东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不均衡的情况,明确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期间,省级财政继续对粤东西北地区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按规定给予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