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夏,这个抗日革命老区村,在前进的路上,迎来了近四年的精准扶贫,如今焕发出新的活力,以崭新的面貌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
村民称,精准扶贫的“南风”,吹动了“夏花”之灿烂,南夏老区不再“老”,正拔节生长出奔康致富的“新芽”。
围绕扶贫抓党建
麻章区太平镇南夏村是一个有800年历史的文明古村,在历史风云中彰显出正气与革新,成为响当当的抗日革命老区村庄。南夏下辖南山下、上店、南夏等3条自然村,有5000多人,耕地6000多亩,贫困户58户164人,是市级帮扶贫困户相对较多的村。
广东海洋大学2016年开始进入该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四年来累计筹集扶贫资金700万多元,其中广东海洋大学投入资金470万多元,抓党建,建新村,兴产业,精准施策,努力帮扶,让南夏面貌日见日新。
记者日前踏进南夏村委办公大院,只见整个大院呈现出一片“红”,整齐有致的红色宣传栏,改建一新的党员活动室灿然生辉,党旗、党员先锋岗等整齐有序,展现出党性活力。
广东海洋大学驻村第一书记兼扶贫工作队长植秀成说,4年前进入南夏村时,发现该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乡村发展工作推动力不强,群众意见较大,难以形成战斗合力。我们必须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南夏的扶贫工作和乡村振兴才能全面推动,扶贫队进村第一项工作就是围绕扶贫抓党建,努力做到党建扶贫两促进。
抓好党建设促扶贫,2017年广东海洋大学大力开展南夏村党支部建设,累计筹资50万元用于该村党支部阵地建设和修缮村委办公楼,建成标准化多媒体党员活动室,多次组织党员开展扶贫专题研讨,“两学一做”教育活动和党员代表外出调研,提高了党员的组织纪律性和先锋模范作用。
记者看到,南夏村边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已整饬一新,村场的党建主题公园正在开建。村党支部书记洪聂说,南夏村党建扎实有效,提升了党支部在群众中的核心地位和堡垒作用,也提升了党员干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率先垂范,使全村的扶贫发展如火如荼全面展开。由此,今年南夏村党支部被太平镇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产业兴农摘“穷帽”
南夏村民一直以种植低效的甘蔗等作物为主,生产生活方式落后,扶贫队实施精准扶贫,通过产业项目助推全村振兴,多举措摘“穷帽”,发展现代农村经济。
2017年,经过扶贫队积极筹措,投资220万元,在村委大院等地建成190千瓦的光伏发电项目,2018年并网发电,去年发电收入超15万元,大部分给每个贫困户家庭分红,小部分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成为南夏精准扶贫第一个项目,成效明显。
在南夏村西边,有连片84亩的特色番薯基地,几位农民正冒着烈日在园地里劳作。他们笑称都是来自贫困户,每天劳动有工资,番薯收成后还有分红。
这是该村又一个扶贫产业基地,扶贫队今年初投资75万元,首期种植80多亩西瓜红等优质品种番薯,水肥一体化,按绿色标准种植,6月下苗,如今已是满地鼓鼓的番薯准备开挖。
“预计亩产两千多公斤,大部分已以4元1公斤价格定购客商,效益相当明显,计划明年扩大到两三百亩,助推全村脱贫。”植秀成兴奋地介绍着。他说,南夏村穷在生产经营方式落后,种植单一低效,这个现代种植园的出现,将有效地改变现状,带动农民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现代农业,全面推动农业经济发展,从而摘掉革命老区的“穷帽”。
一户一策挖“穷根”
来到上店村贫困户卢道权的家,一家六口住在110平方米的平楼里,里面电视、冰箱等家电齐全,明窗净几,一家子日子看起来过得挺不错。
卢道权是大病致贫,花了10多万元病没治好,重活也干不了,靠妻子种2亩甘蔗一年没赚几个钱,四个子女没钱读书,一家子挤在不足20平方的破瓦房里,生活贫穷艰难。
广东海洋大学实行“一对一”的扶贫方式,从实际出发,精准帮扶。扶贫队了解卢道权一家子实际困难后,首先进行危房改造,送来改造资金48000元,在众人帮助下,投资10多万元于2017年建成这栋平楼,一家子搬进去其乐融融。接着,考虑到卢道权干不了重活,扶贫队送给他一辆农用的三轮摩托车,让他开车送肥种地。同时送上3头母牛让其妻子喂养,如今变成6头,一年能赚万来块。又帮助两个小的孩子入学读书,大的两个通过劳务输出,送他们到外地打工。“扶贫队是帮到全帮到尽,一家子有了各种收入,现在不愁吃不愁住,愁的只是不知道怎样报答他们的恩情。”卢道权激动了,紧紧地握住扶贫队长植秀成的手。
据悉,目前扶贫队已投入120多万元买牛、肥料、摩托车等送给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还拿出6万多元奖励学技能谋出路的贫困农民,对26户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全面开展“一户一法”项目帮扶,所有的危房改造贫困户2018年全部完成。全村54户149人达到2018年脱贫标准,预脱贫率为92.78%。有劳力贫困户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5年3652.9元增长到2018年13381.72元,增长率达266.33%。
脱贫致富,革命老区正走在乡村振兴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