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廉江市石颈镇山埇村,漫山遍野的红心火龙果树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来观光和采摘。2010年,在对口帮扶单位深圳市司法局的帮扶下,山埇村通过出租方式流转土地建成红肉火龙果示范基地,当地贫困户和不少村民因此过上了如火龙果般“红彤彤”的幸福生活。看到村庄的喜人变化,大学生黄家彬也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回乡种果,承包土地从8年前的50亩扩展到如今300亩。“家乡的变化实在太大了,跟1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
时间的指针拨回2009年,为做好第一轮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深圳市派出精兵强将、带着真情实感、揣着真金白银,沉入湛江市100条贫困村,开始为期3年的对口帮扶工作。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奋战,贫困村各项考核指标全部达标并实现脱贫,湛江贫困村的落后历史从此开始改写,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迈出坚实步伐,红土大地上奏响了深湛两地合作交流、携手发展的动人乐章。
特区干部进穷乡 3年建4千扶贫项目
区域发展不平衡一直是困扰广东发展的难题。2009年,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提出实施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热度,强力推进粤东西北地区脱贫步伐。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深圳对口帮扶湛江100个村庄,贫困户17458户,贫困人口77987人。特区深圳、老区湛江,两个历来合作交流密切频繁的兄弟市,因扶贫开发“双到”工作,再次心手相牵。
从2009年开始,深圳市安排了69个市直单位,与湛江100条贫困村开展对口帮扶。先后有225名干部告别繁华的都市,迅速融入乡村,展开对口帮扶工作。
“第一次走进贫困户家里,我就被镇住了:茅草房里,几只鸡养在床下,这是一家人的全部财产。深圳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发展,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我们责无旁贷。”第一次来到对口帮扶村看到的情景,深圳市派驻湛江市遂溪县“双到”工作组组长傅小鹏至今历历在目。
村庄的贫穷程度出乎驻村干部的意料,也更加坚定了大家帮助村民脱贫奔康的决心。以感情作为突破口,驻村干部们逐家逐户开展调查,了解各家庭人员结构、居住条件、学业就业、收入情况和帮扶要求等,真心实意与贫困户交朋友,谋划扶贫开发路子。
据不完全统计,三年多来,累计投入到湛江五个县(市)100条贫困村的各类帮扶资金达9.71亿元,其中深圳市实际安排3.58亿元,开展各类针对性的帮扶项目多达4244个,包括种植养殖、农田水利、村道硬化、排污排水、农房改造、安全饮水、农技培训、劳务培训、转移就业、农产品加工、股权投资、教育卫生、文体环保、村容村貌、新农合、新农保、村“两委”建设等。
精准施策扶贫 百条贫困村摘穷帽
从一个偏远渔村发展为今天的国际大都市,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全国人民的支持,回馈爱心、感恩奉献也已成为深圳这座年轻城市的品格。40年来,深圳按照中央和省委部署,帮扶反哺西部省区、革命老区、库区贫困县和省内的贫困山区,包括全国10余个省区、100多个县(市)。
为更好地帮助湛江贫困村脱贫,深圳各级党委、政府努力践行“主要领导挂帅出征,分管领导靠前指挥,主管部门冲锋陷阵”的工作模式,并充分发挥深圳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各个帮扶单位派出了精兵强将,在村情摸底的基础上,根据各地、各户实情研究脱贫方法,精准施策,采取“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一户一品”的方式推进扶贫工作。
特色资源开发扶贫。遂溪县界炮镇北潭村曾经是当地最贫困的地区,而如今,这里是远近闻名的生蚝基地。2009年11月,深圳市纪委“双到”工作组进驻后,经过调研和专家论证发现,一片沿海滩涂非常适合养蚝,一个开发万亩蚝田的计划就此诞生。8个月后,第一批10万株80多万斤鲜蚝喜获丰收,获利超100万元,贫困村分得扶贫红利30多万元。
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扶贫。深圳市委组织部发动东港村农户参加经济合作社,推广种植北运蔬菜。对参与种植的农户,免费发放种子、化肥。2011年7月,发动近300户农户种植辣椒460多亩,产品由深圳市果菜贸易公司实行保底价收购。农户单季辣椒种植就增加收入达1900多万元,参与种植的89户贫困户当年就实现了脱贫。
龙头企业带动扶贫。深圳市公安局通过引入发展生物能源与生物化工原料的科技公司“深圳市世纪赛博发展有限公司”,在塘拱村投资200万元,开垦荒山地500亩,建立良种木薯种植产业基地,对3个村贫困户进行保底收购,稳步促进贫困户勤劳致富。
……
经过3年帮扶,100条贫困村全部实现龙头企业或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辐射带动上万户贫困户实现稳定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贫困户年人均纯收入等均100%达到或超过全省主要考核指标。2012年12月,深圳市各帮扶单位全部通过全省“双到”考核验收并取得优异成绩。
多措并举真扶贫 真帮实扶真有效
“双到”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不仅要物质帮扶,更要改变当地人的观念,让他们有勇气和动力摆脱贫困,这已成为深圳各帮扶单位的共识。在“双到”工作中,深圳市不仅注重通过产业扶贫带动村民脱贫,还将“提供票子”与“开通脑子、改掉房子、修通路子”等结合起来,致力于从根本上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帮助农民真正脱贫奔康。
教育是脱贫的重要出路。深圳市在“双到”工作中重视智力帮扶,不仅安排专项资金修建帮扶村学校,动员社会力量捐建图书室、电脑室和教学设备,资助贫困户子女完成义务教育,帮助考上大中专院校的贫困学生完成学业。同时,深圳市还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智力帮扶,帮助当地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文化素质。如深圳市委宣传部开展“募师支教”行动,为港门镇枫树村两所小学争取到5名支教教师名额,赢得了家长、学生的好评。深圳广播电影电视集团捐款40万元设立助学资金,其中20万元改善扶贫村学校条件,另外20万元资助考上大中专技校的贫困户子女,帮助数以万计贫困户子女解决上学难题。
此外,深圳市还安排帮扶村贫困户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组织企业招收当地贫困户家庭适龄子女外出就业,帮助不少贫困家庭圆了就业梦。如深圳市住建局在廉江市车板镇成立深圳市瑞盈信建筑工程有限公司,邀请专家免费为学员传授建筑行业的技能知识,向珠三角等地输出技术型建筑工人。一些帮扶单位在当地拓宽就业渠道,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可以就业。如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帮扶吴川市振文镇泗岸村,投资258万元兴建幼儿园、文具店、制衣厂、榨油厂、优良水稻种植基地,改造鱼塘等等,为村里提供就业岗位250多个。
为了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各个帮扶单位还开展了村道硬底化、饮用水安全工程、危房改造、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文化设施建设等工作,着力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多的村庄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如深圳市水务局大做水文章,使青桐村3500亩农田解决了农业灌溉用水问题,1270户近6000人实施家家通自来水工程。
鹏城大爱暖港城 扶贫精神励湛江
3年扶贫路,深圳带给湛江的,不仅是100个脱贫村庄、7万多名奔康农民,还有根植红土地的“兄弟情”,以及宝贵的深圳扶贫精神。
深圳在对口帮扶中,把政府责任和社会责任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先富地区的高度责任感。回首当年,一位驻村干部说,最难忘的是3年来为村里拉项目、修公路、架桥梁的艰辛和收获,最难舍的是朝夕相处的农民兄弟。有的农民兄弟一开始并不太积极参与,到后来主动找驻村干部要项目,驻村干部收队返深时。他们依依不舍。一批又一批的深圳驻村干部,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资金而来,留下了带不走的致富项目和精神财富。
“对当地群众尤其是被帮扶的农民而言,不仅仅是生活发生了很大改观,改变了等靠要思想,还认识了一群台风刮不走、困难吓不倒的特区干部,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实干精神、创新意识,将成为推动我们地方发展的精神力量。”在回望深圳市对遂溪的扶贫开发“双到”工作时,遂溪县有关领导说。
深圳的扶贫精神不仅仅是先富带动后富的政治责任感,还有情系百姓、情系基层的情怀,真抓实干、解放思想、创新开拓、团结协作的务实作风。抢抓新一轮发展机遇,湛江必将传承发扬深圳扶贫精神,将其转化为“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精神动力,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主动作为推动湛江振兴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