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新银沙
通行证 注册 | 登录 登录 登录 登录

新银沙

★★★★★平安湛江!--新银沙全力打造全新的湛江高端服务窗口,建立湛江智慧城市生活三层架构。提供企业、单位、农商户建立对外宣传平台网页,集微信小程序,公众号为一体,助建立独立平台,对外宣传推广,提供交易保障!提供最先进的网信化服务,集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式服务!让湛江更好展现新时代大数据服务!为湛江促进区域行业向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发展!---新银沙xinyinsha.com --湛江新银沙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平台登录!湛江地区最专业的生活门户服务平台!集城市资讯 直播 点播 微信小程序 微信公众号 商城 店铺 分销 秒杀 拼团 新零售 O2O线上下结合 商圈 分类信息 房产 活动 相亲 交友 婚恋 问答 预约 装修 招聘 微信红包 找工作 找房子 网上逛街 找优惠 上门服务 装修 招聘 二手车 培训为一体!扫二维码进驻体验全新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式智能服务平台!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新银沙湛江本地人的生活服务平台!新银沙以原湛江碧海银沙为载体,推出全新的湛江生活门户服务平台,以整合湛江区域资讯、分享生活、便民服务为一体的城市化客户端,持续整合本地生活、旅游、房产、人才、娱乐、交友 相亲 婚恋等服务为一体,以云平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为您提供全面的贴心服务!!

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3.11%以上

2022-11-15| 发布者:站长| 查看:682571| 评论:0| 收藏

11月14日,记者从市自然资源局获悉,《湛江市科学绿化实施方案》近日出台,为全面提升森林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增强森林生态产品供给能力和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推进建设“红树林之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保驾护航。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23.11%以上,森林蓄积量达到1678万立方米,湛江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以上,城区乡土适生植物使用率达80%以上,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达280亿元。

方案在“基本原则”中提出,本着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保护好古树名木、天然次生林、红树林、沿海防护林等林木;加大对城市乔灌草、绿地、湿地系统保护,特别是强化对古树大树保护,留住更多城市记忆。以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为重点,着力提升森林生态功能,推动国土绿化高质量发展。

在工作目标上,方案提出,持续推进雷州半岛生态修复,因地制宜开展科学绿化,持续增加森林面积,稳步提高森林质量,着力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森林覆盖率保持稳定。探索推进碳普惠项目生态产品实现价值途径,加快培育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省级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和具有强示范效应的森林旅游、森林康养、自然教育等绿色生态新业态。

方案提出十个方面的工作任务:一、科学编制绿化规划。绿化相关规划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按照国土空间管控要求,合理划定规划范围,明确绿化发展目标,确保综合目标满足生态景观、经济效益、安全宜居等要求。二、合理安排绿化用地。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和国土空间规划要求,综合考虑土地利用结构、土地适宜性等因素,均衡森林、绿地分布,科学确定绿化用地,实行精准化管理。三、科学选择绿化树种。依据植树造林的立地条件,按照适地适树原则,合理选择绿化树种。根据湛江地区台风频发、夏季气温高、光照强的特点,城市绿化应选择抗风性强、遮荫效果好、兼顾景观需要的乡土树种,审慎使用外来树种。四、扎实开展生态保护修复。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优化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十四五”期间,计划完成恢复热带季雨林1667公顷,桉树纯林改造4000公顷,营造高质量水源林3725公顷,修复沿海基干林带1000公顷,实施矿山生态修复治理20处66.7公顷,建设碧道287公里,完成土壤酸化耕地治理4000公顷。科学开展红树林保护修复,2020-2025年计划新造红树林2813公顷,现有红树林修复1370公顷。五、因地制宜开展城市绿化。有序开展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全面推进城市绿化增量提质。打造活力普惠的美丽公园,进一步增强公园亲民性、互动性,推动公园焕发新活力。合理拓展立体绿化,推广阳台、屋顶、墙面、架空层等立体绿化,拓展绿色空间。挖掘增绿潜力,通过建设用地腾挪置换、拆违建绿、农用地转用等方式加大增绿力度,留足绿化空间。六、节俭务实建绿。遵循“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原则,造封育结合推进国土绿化,不提倡大规模、高投入采用辅助工程措施创造条件造林绿化。七、切实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加快修订《湛江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压实古树名木管护责任,严格保护古树名木及其自然生境,对濒危古树名木及时抢救复壮。八、加强管护,提升生态功能。加强对新造林抚育,提升森林树木质量,发挥其最大固碳、保持水土、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九、积极探索生态富民路径。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因地制宜发展商品林,实行“林、浆、 纸”一体化,打造森林培育与木材加工全链条,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十、大力提升管理水平。推深做实林长制,严格落实森林资源保护和发展目标责任制,不断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

全部评论(0)

便民电话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