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台风“百里嘉”和“山竹”接踵袭来。我市坚决把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落细落小落实各项防御措施,打好防御战,努力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全市上下齐心协力、众志成城,取得了抗击双台风的胜利。目前,我市正在全面有序地开展救灾复产工作。
全市上下落实“最后一公里”
为打好台风防御战,我市领导干部奋战前线,靠前指挥。全市各级三防责任单位、责任人全部取消双休日休假,严阵以待、全力防风。全面落实四级书记亲自抓防范台风,市县镇村党政一把手和分管领导深入一线,靠前指挥。严格落实市领导联系县、县领导联系镇、镇领导联系村、村干部联系户制度,层层传导压力,确保打通防风责任落实“最后一公里”。
目前,全市生产生活秩序迅速恢复正常,并已全面转入救灾复产阶段。据了解,我市各主要江河水位均在警戒水位以下,除雷州市田西水库略超汛限水位外,其余大中型水库均在汛限水位以下运行。
抗击台风“防”是真功夫
为应对双台风,我市积极做好科学防御工作,加大预警预报力度。根据台风发展态势,我市及时启动和提升防风应急响应级别,扎实做好各项规定动作。特别是面对强台风“山竹”直冲粤西的严峻防御形势,湛江市主动作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将防风应急响应提升至Ⅰ级,并向全社会发布紧急动员令,督促各级各部门迅速进入“一级战备”状态。为科学有效做好防御,我市先后12次组织会商研判,密切跟踪做好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共下发了27份通知,向全市各级三防责任人发出预警短信36万余条,层层压实三防工作责任;通过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和三大通信运营商向湛江全网手机用户发送台风预警信息达710万用户;加大宣传报道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加密发布台风最新动向及预警信息,电视台每天每频道滚动播报台风预警各20次以上,有效地引导公众防灾避险。
我市未雨绸缪,提前做好抢险准备,以最坏的打算、最好的准备来应对双台风可能带来的灾情。各应急救援部门提前进入抢险准备状态,在三防指挥中心参加联合值守,加强协调联动,确保一有险情及时应对。驻湛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全市37支应急抢险队伍严阵以待,15艘海上应急救助船舶分布在雷州半岛东西岸随时待命,三防物资随时准备调派,危化品企业细化了应急方案。供电、供水、通信、油品供应等加强了应急保障。全市共下拨救灾资金565万元,发放折叠床、帐篷、空调被、干粮等救灾物资折合283万元。
救灾复产工作全面有序开展
目前,我市正在全面有序地开展救灾复产工作。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的生活,全面核查灾情,切实解决灾民生产生活实际困难,确保受灾群众有房住、有水喝、有饭吃、有衣穿、有医疗。
同时,相关部门加强防汛抗洪工作,密切关注雨情、水情、汛情。认真检查水利工程尤其是鹤地水库、鉴江供水枢纽工程等重点水库和水利工程的安全隐患,做好水库堤围及水闸的除险加固、修复维护工作,确保安全度汛,确保水库万无一失。
迅速恢复企业生产和农业、畜牧业、海水养殖业等。目前,宝钢、中科、晨鸣等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已恢复生产、建设。
我市切实抓好卫生防疫工作,组织医务人员进村入户,做好灾后防病和卫生应急工作,严防灾后疫情发生,切实保障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为确保灾后社会稳定,我市认真做好受灾群众的思想工作,稳定受灾群众思想情绪。加强社会治安管理,严防发生哄抬物价、盗窃抢劫等违法犯罪活动,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利用全市新闻媒体及时、准确、全面地报道防风抗灾和复产重建工作动态,大力宣传防风抗灾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感人事迹,为救灾复产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