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等通讯工具越来越便利,‘校讯通’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临近开学,老师与家长的交流模式引起讨论:时下,随着微信、QQ等网络社交软件的普及,家校沟通交流有了更方便的渠道,每月10元的“校讯通”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毋庸置疑,这些年“校讯通”的广泛使用,在家校沟通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微信等更先进的免费社交通信工具的发展,“校讯通”信息单向发布等弊端,已无法适应家校互动交流的要求。
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全面普及的当下,许多传统的工作手段正在被网络取代,面对不可逆转的时代趋势,教育部门理当改变传统观念与教育模式,实现从线下到线上的深度融合,使现代化的教育服务和管理朝着更高效、更惠民、更绿色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大公共投入,不断强化教育新产品、教学新技术的应用,让“互联网+教育”的推行更有力。
让“互联网+教育”成为一种新常态,正是教育改革的主攻方向。应该说,我们并不缺乏技术手段,关键是看学校做不做、怎么做,能不能在“互联网+”的新常态中与时俱进、创新作为,从而最大程度地释放“互联网+”带给教育的改革“红利”。从这个角度来讲,每一所学校都要看看还有哪些教育项目、哪些工作环节也可以利用“微媒体”、借助“微力量”,采用新思路、新办法,让“微传播”、“微服务”成为一种主流。只有不断适应现代社会的信息需求,持续创新给予更优质的服务管理和公共产品,才能更好地服务师生和家长。
当然,尽管在“互联网+”时代家校沟通形式正发生变化,但“校讯通”也好、微信、QQ群也罢,做好学校与家长的沟通工作,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形式,而是要丰富对话背景、沟通氛围。在这中间,家访、面谈、电话联系等并不落伍,理当更好地坚持下去。要知道,家校交流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健康的茁壮成长,脱离了这个目的,什么平台都不会有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