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发,遂溪人。广州市三枝叶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省湛江商会副会长,广州市遂溪商会副会长。上世纪80年代,其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茶学系,毕业后,一直在茶叶领域潜行,师从茶叶泰斗丁俊之教授。自1988年开始经营普洱茶,爱茶藏茶,是一位“老茶人”。
从2008年开始,他致力于整合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的老茶资源,专业经营普洱老茶。30年如一日,匠心潜行。他对中国茶文化的独到见解,可谓引领行业发展。
陈洪发在广州芳村茶叶城接受记者的访谈。 记者李忠 摄
3日下午,记者和这位湛江“老茶人”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
师从茶业泰斗丁俊之教授
记者:您是上个世纪80年代茶学专业毕业生,历经30年,如今还有几个老同学和您一样在这份专业领域深耕?
陈洪发:我是1984年读的华农大茶学专业,当时班上有30多位同学,现在和我一样在普洱茶时光中沉淀的已不多。估计也就三五个吧,大多都已改行其他行业。偶尔聚会,大家就习惯叫我“老茶王”。我也无妨,在茶叶领域泡了几十年,以后也不会易行,希望用一生的时间来与茶为伴。
记者:您师从茶叶泰斗丁俊之教授,丁教授在茶业领域上有哪些突出的建树?您认为他哪些方面影响了您?
陈洪发:丁俊之教授毕业于复旦大学农学院茶科,从事茶业逾50年。曾任华南农业大学茶叶加工贸易教研室主任、教授、茶叶加工贸易硕士研究生导师,在茶叶生产、贸易、科研上有独到的建树,对茶叶产、制、销的专业知识全面扎实。1991年曾作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茶叶官员赴斯里兰卡考察红茶加工技术及贸易。近10多年来,潜心研究茶文化,曾获得广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进步奖。美国世界名人研究院(A.B.I)根据其学术水平、科研成果和工作成就,特别是其成功地运用交叉科学于茶业领域,授予其“世界名人”之后,又评选为“二十世纪有杰出成就人物”而荣获“2000年荣誉金奖章”。
丁俊之教授对茶业领域的专注、执着、恒心,做精做极致一件事情的专业精神,深深影响到了我。我认为对自己人生的沉淀,其实就是对事业的专注与执着。
“老茶人”享受茶香中的慢生活
记者:您的“老茶仓”库存充裕,一些上了年份的茶膏10克卖到6000元,这对目前的茶业行情来说,这种价格定位是寓意深刻,而不是噱头?
陈洪发:按照丁教授的潜行深耕和极致做事风格,他对我还有更深层次影响的是,相信岁月沧桑后沉淀的特定价值,对我这样的老茶人来说,茶如人生是极致品味。不懂我的人,以为我在搞噱头,其实我不喜欢噱头,也不想快快逐利。我真正爱上了这种慢生活节奏,固守内心深处的一份淡然,从内生价值角度出发,我把从事茶业领域与自己人生并行而走。这块老茶膏是上个世纪50年代熬制的,不管从纯制作工艺、农业技术、年代的精神文化积淀等方面,它都是一种文化载体,它有商品的特性和本质的性格,也是时代文化信息的记载,真正的寓意在这里。
记者:早些年茶业领域,尤其是普洱茶单品出现价格波动,您受到的影响大吗?
陈洪发:从大的价格波动来看,经历了三次。第一次是2005年,虽然处在最低谷,库存也积压了不少,依然还是和几个朋友合伙收购了几千箱普洱茶。第二次是2006年,我记得,那一年的普洱茶行情更低迷,我又和朋友组成团队,购买大量普洱茶,当时家里人都说我疯了。哪里想到2007年大概是3到4月间,普洱茶猛涨,别人都让我抛出去,我只是抛了一小部分用来资金周转,其他大部分的我都没舍得处理。紧接着2008年普洱茶一路走低,我更是一路收藏,慢慢地库存就充裕了。
记者:听您这么说,您更多的是一个普洱茶收藏家,30年从没挪过茶业“窝”。您觉得因茶富有了么?
陈洪发:真正的富有,应该是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内心笃定,稳步向前。物质富有,内心无处可放,那不是真富有;找到精神所依,内心笃定,按照既定的目标稳稳前进,才会收获真正的价值获得感和存在感,我认为这才是真正的富有。
记者:您还记得第一次和茶业打交道的时候吗?如今想起来有什么感触?
陈洪发:感触很深!那是1991年,我在遂溪县城开了一家茶庄,我清楚地记得第一个月的销售额是16元。我都不敢说给家里人知道,亏也偷偷坚持下去。坚持下来的过程中,从来没有丧失过信念,隔壁开的茶叶店都换了好几茬人,我还是我,最终也是这样生存下来了。
或许这就是我的个性,别人能因各种因素放弃的事情,我一旦认准就一条路走下去,不管前面有多少的艰难险阻。我曾在广东省茶叶进出口公司第一茶场当过质检员、厂长助理、贸易部经理。在商场、检测、销售干过的经验,让我对茶业领域各个环节都非常熟悉,在这个领域里我有如鱼得水的舒适感。
融合茶禅道 坚定前进信念
记者:广州芳村茶叶批发市场是全国三大茶叶交易集散地之一,您认为当下我国茶业市场境况如何?
陈洪发:茶叶从中国走向世界,早已成为世界饮料市场的重要品种。世界茶叶市场竞争也日益激烈,20世纪90年代以来各主要茶叶生产消费国都不断出现新的经营方式。中国是茶叶的故乡,有绿茶、红茶等六大茶类,二十个产茶省,八千万茶农,是名副其实的产茶大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茶业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进步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茶园种植面积和茶产量一直稳居世界第一,茶叶出口居世界第三。茶叶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对提高中国茶产业的水平和竞争力、增加茶农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年来,受良好社会环境的带动,中国茶业又一次站上新的历史高点——全国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未来我国茶产业的增长潜力巨大,因为国内外市场需求稳定增长。从国内来看,喝茶已成为多数中国人的一种生活习惯,随着人们健康消费观念的普及,茶已成为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健康饮品。
记者:爱茶的人都有一份好心境,茶旅人生应该也算是一种高境界吧?
陈洪发:我喜欢任何时刻内心都流淌着“寻茶之旅”的意境。每年我都会抽空去云南4、5趟,到深山老林去,看我心爱的老茶林。每次跟着茶农进山采茶,徒步羊肠山道,蜿蜒曲折,往往是数个小时都没能真正到达茶林深处。每一次和茶农采茶出来,都仿佛走在“茶马古道”的驿道上,每匹马都只能驼几十斤鲜茶。山高路陡,我跟着驼茶的马队徒步,马脖子上的铃铛声一直清脆地伴随着,徒步走出深山,虽然足下艰辛,但心境笃定。记得有一年到云南深山寻古茶树,作了一首小诗:凝视着这千年古树茶,心间流淌着温润甘露,忘记攀爬采摘的艰辛,做茶苦涩却从未远离。我认为这就是人生茶味。
记者:我国茶文化博大精深,您作为一名“老茶人”,有什么心得体会可和我们分享的?
陈洪发:关于茶文化,我与您分享三句话:一、国茶深邃博远。二、好茶具形美,味正,韵足,气长。三、茶品有别。品茶求韵,味以和为最。“和”是茶道之核心,作为消费者,适合自己就是“和”。
当时我建立公司的名称定为“三枝叶”,顶端的“一芽二叶”它是植物(茶叶)的生长点,代表事物的顶端优势,三是生生不息,来源于道德经的老子思想“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要生长,就要坚守“创造价值,服务社会”的信念。路不管走多慢、多坎坷,信念对了,它就不会错,我基本都是靠信念支撑着各种困难与风浪。具体的意思就是说,理念支持方向,方向对准目标,举足是前进,落脚也是向前,我是这样理解事业的。
当然,作为一名老茶人,我也应尽到老茶人的责任,继续持之以恒地钻研和发展我国茶文化,同时把老一辈积淀下来的茶文化精髓发扬光大。